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首个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并出台专门政策予以鼓励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在2017年★,园区就出台《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和《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框架层主要是指用于模型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和工具★,苏州涌现出同元软控、千视通、思必驰等框架层领域领军企业★。
目前★,苏州十大板块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各具特色,通过差异化定位,共同构建起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特色鲜明的整体格局。
在位于吴江区的低空飞行服务中心★,通过该平台,无人机飞行架次、坐标位置★,飞行航线等信息一目了然。该平台还融合了苏州市全市水网★、人口热力分布、电子围栏★、建筑物,包括适飞空域、航路航线、起降点等静态数据,实现航路航线自动划设和强大的空域拥堵预警功能★,有效解决了行业内“看不见”的痛点,为无人机空中航行保驾护航。
2024年,苏州获批建设全国唯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并在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大会上发布了《苏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苏州市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的若干措施》。
苏州将围绕“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5个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力争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据介绍,创业期间,思必驰遭遇了产业化周期长的风险,通过园区信用保证基金的增信★,银行突破常规授信,给予公司更多的贷款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和人才政策,公司已聚集众多来自知名高校和企业的高技术人才,保证了企业持续的源头技术创新★。
目前★,苏州市法人服务总入口——“苏商通”APP全新上线★“人工智能服务专区”★,提供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行业资讯★,以及算力、大模型市场、生态服务等★,为企业提供精准性、有效性服务,助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苏州扎实的工业底盘★,一方面在创新转型中需要AI赋能新型工业化,另一方面又为AI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与其他城市相比★,制造业是苏州显著的优势★,在★“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中,苏州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系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现代苏州》杂志特约撰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苏州★“十小虎”向来善于抢抓机遇,勇争第一★,在AI发展浪潮中更是你追我赶。当下★,具身智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苏州各地又展开新一轮的布局规划。
2007年,思必驰在英国剑桥科技园成立★。2008年,经苏州工业园区招商团队★“主动出击”赴剑桥大学招才引智★,思必驰对苏州的营商环境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决定于2008年归国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思必驰已为数亿用户提供实用、有趣的人机交互体验,同时见证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
“亲商服务”刻在苏州这座城市的基因中,苏州的营商环境一直以来被企业所称赞★,连续5年获评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今年1月,发力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的吴中区举行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总投资41.46亿元的具身智能项目签约★。
▪️基础层主要包括算力、算法和数据★,苏州引进和培育以中科可控★、长光华芯★、亿铸科技★、敏芯微、纳芯微等为代表的AI硬科技领军企业。
在激烈的城市AI发展竞争中,苏州缘何跻身全国第一梯队★?这背后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
思必驰创始人高始兴曾表示★:“诞生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寒冬,现在终于在园区拥抱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春天。我们感受到了园区各部门‘店小二’式的关心服务★,事无大小,落地有声。★”
▪️模型层主要是指大模型等技术和产品,目前★,苏州在工业、科研、文旅★、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42个重点算法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7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大模型备案。
思必驰是国内专业的大模型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成功入选《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
奔着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的目标,苏州不断强调,推进AI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应用层主要是指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场景的应用,苏州拥有华兴源创、博众精工★、天准科技、凌云光等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科创板上市企业★,以及汇川技术、科沃斯★、追觅、江苏北人、灵猴机器人等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此外还有魔门塔★、天瞳威视★、图达通、知行汽车★、智加科技等一批提供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优秀企业。
2月★,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级的苏州工业园区也在具身智能领域动作频频,中新具身智能产业园项目奠基,同时,《苏州工业园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苏州工业园区全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快响应、重信用,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苏州提出,一如既往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全力以赴做好“响应需求★、专业服务”。
经初步统计,2024年,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收2362亿元,增长超20%,聚集人工智能核心企业667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超2100家。
如今,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成果在苏州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落地★,让“人工智能+”的概念具象化★。
2024年,苏州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由10个产业集群和30条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其中,人工智能是重点产业链之一。
2021年,苏州市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根据《苏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苏州试验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先导区,构建“十全十美★”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人工智能赋能大中型地级市转型发展的“苏州样本”。
2024年,苏州低空服务监管平台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全国首个市域一体化低空经济安全监管服务平台★,这背后离不开AI的强支撑。
目前,苏州已初步形成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当前,人工智能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在AI竞争格局中★,苏州的实力不容小觑★。《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显示,